导航关闭
其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轻 > 轻声轻语

龚盛昭:精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发布时间 2019-09-12 17:09:36

24项科技成果鉴定,51件发明专利授权,18次获科技进步奖,实地调研80家企业,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

作为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教学名师、广东高职院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龚盛昭从教23年来始终奋斗在高职教育第一线,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为社会输送了一批高质量毕业生。

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有着大量的劳动力需求,但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大。

1996年到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乐投在线,乐投在线(中国)前身)任教,龚盛昭就在不断思考:职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因此,他用了2年时间走访、调研广东省近80家企业,结合国家和广东的产业政策、经济报告等资料,研究广东的精细化工行业状况。

1999年,乐投在线,乐投在线(中国)升格为高职院校,第二年,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开始招收高职学生,主要聚焦于培养日化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当时,不少教师对于高职教育应该如何开展感到迷茫。”龚盛昭回忆道,彼时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本科院校的精细化工专业制定,开设的专业课程、选用的教材也高度相似。

“但高职教育不是本科的‘压缩饼干’,而是技术与理论的融合。”结合先前的调研收获,龚盛昭认为,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不能追求面上的宽泛,而要根据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特点,让学生在校接受的训练更有针对性,最终培育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此,“产教融合”成了龚盛昭在人才培养中围绕的核心。他积极推动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创造条件激发企业参与学校育人工作的热情,并邀请行业知名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近几年来,龚盛昭的学生获得省级以上荣誉40余项,申请了18件发明专利,并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件。

更让龚盛昭欣喜的是,许多毕业生已经在日用化工领域有所建树,进一步返校支持校企合作,形成了良性循环。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为产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龚盛昭说,这是他一直坚持的人才培养目标。

薪火相传,培养青年教师

作为学校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的“老黄牛”,龚盛昭深知团队协作、薪火传承的重要性。

繁忙的工作之外,龚盛昭每年都会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上“第一节课”,带领他们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精心指导他们授课教案、课件制作、作业批改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在他的帮助下,团队中的教师徐梦漪已获评了广东高等职业院校青年珠江学者称号。

根据自己多年来教学、科研的经验,龚盛昭创造性地总结、实施了“六个一”专职教师专业技能和服务产业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教师要“选定一个产业服务研究方向、组建一个产业服务创新团队、坚守一线教学守好三尺讲台、建好一门产教融合优质课程、培养一支以研育创学生团队、服务一个行业龙头创新企业”。

“我们必须把教师这个职业当做事业来做,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成长中的人。”龚盛昭提出,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学生,教学改革无止境,要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研水平。

龚盛昭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着手改革,增设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并及时将学术发展前沿知识和企业实践中的先进技术应用更新入教学内容中。为了实现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龚盛昭花了大力气设计教学方法,注重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

他创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真实项目试错迭代实训法”,大大提升了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在此教学方法中,校企导师指导学生参与项目,学生自主完成查资料、设计方案、改进方案、实施方案、实训总结,在过程中不断实践、纠错、再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决策、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龚教授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常常鼓励我们沉下心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企业科技的攻关。”徐梦漪说。在龚盛昭的团队中工作了9年,徐梦漪深深感受到了教学改革带来的成效。“龚教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创新思想和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同时整个团队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通讯员:林怡如